老實說跟我想像的內容完全不一樣欸@@
可能是因為有茱蒂丹契吧..
所以我當時一看到電影海報第一個反應就是政治醜聞....XD
(you know, 茱蒂丹契,M嘛)
然後一看書還滿傻眼的
我後來想想最近越來越懶得寫這些心得
大概是因為表達能力越來越差,也越來越懶得分析這些內容..
故事大意是
茱蒂丹契的角色是個快退休的歷史老師,嚴肅、單身、寂寞
然後我可能會加上太保護自己
凱特白蘭琪的角色是四十出頭的陶藝老師
出身蘇格蘭上流家庭,嫁給學者老公,
不知道欸,
按照茱蒂丹契在書中的敘述是說太天真
然後,這個天真的陶藝老師愛上了她的十五歲學生,
最後東窗事發
茱蒂丹契以一個朋友身份側寫整個過程
最後因為”友情”而被捲進整個事件
故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
所以我覺得重點應該是在兩個女主角個別的刻畫
茱蒂丹契是那種用專業、用冷靜和理性
來掩蓋她的年華老去沒人愛
實則她非常非常想要引人注目,想要朋友
所以凱特白蘭琪剛剛到學校的時候她才會一直注意她,
看她交了自己不喜歡的朋友就不高興,
她被學生欺負就要出手救援
之後又常常看到她自己的自白說自己的孤單,
還有她受夠了唯一的朋友是個擁有(美好)家庭的已婚中年女子,
唯一的社交活動是受這唯一的朋友之邀去他們家的家庭聚會
整個過程
我總覺得茱蒂丹契有點看好戲的感覺
因為她想保持她的清高,
表示她跟這個上流社會來的那種不知人間險惡的老公主不同,
所以有點乾岸上看水漲
可是又捨不得這個唯一的朋友
所以整個故事從頭到尾我覺得她很矛盾
想幫忙,想介入,可是又始終沒有真正幫到什麼
有的話幾乎也都是以”有經驗的年長保護者”姿態出現
讓凱特白蘭琪因為種種情境而感到感謝,
她卻只能告訴自己這是一堆天大的麻煩而以她的身份受感激是應該的
故事的最後茱蒂丹契因為在醜聞中也有一份
(知情不報,or whatever)
所以她最後只能跟凱特白蘭琪相依為命
醜聞最後惹上官司對茱蒂丹契來說應該跟律師差不多頭大
身邊這個”侵犯者”到底是有罪還是無罪
對於冷靜理性的茱蒂丹契來說當然是有罪
對於凱特的朋友來說當然是無罪,
所以茱蒂丹契最後要相信的到底是哪一個自己?
凱特白蘭琪的角色我覺得滿傻眼的
那種人事不知的大小姐四十歲後可能就是這樣子吧@@
依賴朋友(茱蒂丹契對她來講簡直像是媽)
對女兒的教養一整個沒輒
氣質
獨到的品味
溫柔和善天真
然後真的非常不通世故=
=“
我記得以前看霹靂的時候有說過壞人有四種,
知道自己很壞但是覺得這樣很好的
知道自己很壞然後很想改過的
還一種我忘了
最後一種我印象深刻說代表人物是破玄奇: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叫很壞的|||
我覺得凱特白蘭琪在這篇故事裡有一點這個味道
好像完全沒有意識到愛上她的十五歲學生
(還不只是精神上,包過實質上)
有什麼問題
她唯一的concern大概是她老公會發現他外遇
然後外遇對象是十五歲或四十五歲,學生或董座,
似乎對她來講沒有什麼差別orz
總之我覺得凱特白蘭琪從頭到尾好像不太覺得自己做錯事
從茱蒂丹契的日記裡看
我覺得實在有夠恐怖,
一個人怎麼能對自己的自覺低到這種程度
覺得她看事情跟做事情的方式都是非常external的,
都是受到以前的教育(還滿十八世紀的那種味道)框住的
然後覺得很誇張
要茱蒂丹契死心塌地珍惜這個朋友並肩奮戰,
我看後面還有得瞧
醜聞筆記,
筆記以上
雖然沒有非常心有戚戚焉的種種心得,
不過我還滿喜歡作者/譯者刻畫茱蒂丹契的那種感覺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